抹片和人類乳突病毒篩檢子宮頸癌的重要性

子宮頸癌佔婦癌罹患率第一位且死亡率也是第一位,但卻是唯一可以預先防治的癌症。若能以抹片和人類乳突病毒HPV篩檢得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生存率和一般未罹病的正常婦女存活率一樣,但現今由於性觀念開放,危機意識的輕忽,罹患的年齡層有不斷下降之趨勢。

全世界流行最廣的病毒: 人類乳突病毒查:

大家都以為是愛滋病毒其實最普遍且流行最廣的確是人類乳突病毒據統計人體的癌症約有10%和此病毒有關包括女性的子宮頸癌會陰癌陰道癌男性的陰莖癌男女性都有的口腔直腸肛門咽喉食道癌甚至是皮膚癌當然大家所熟悉的男女性器官菜花更是他的傑作最近報紙還報導新生兒得咽喉菜花導致呼吸困難聲帶完全破壞相信大家會更有印象當然本文是把重點放在子宮頸癌上

什麼樣的人會感染人類乳突病毒

在從未有性行為的處女陰道或者是母體子宮內的羊水或陰道雖也可以分離出人類乳突病毒當然這是少數但最主要還是性行為的接觸感染和體液接觸如口水精液陰道分泌液肛門黏液.... 等都會一般研究更顯出自己或性伴侶性關係複雜以及陰道常感染者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機會會更高基於這原因可以不難瞭解為何醫師多會鼓勵先生也打但話說回來有感染人類乳突病毒者也不能硬推斷說伴侶其中之一有不忠的行為

抹片和人類乳突病毒HPV篩檢的關係

檢查人類乳突病毒的方法和抹片一樣方式,一般報告回來時會告訴你是屬於高危險群或低危險群,高危險群和子宮頸癌的關係密不可分,但不管低危險群高危 險群通常3~6個月就會消失, 若有高危險群病毒,醫師多會要求3~6個月內重作 1 次,若還是有高危險群病毒最好是連抹片再作1次,若抹片異常,接著就必須做陰道鏡甚至病理切片 。抹片檢查有15~45%的假陰性 <實際上有問題,抹片卻告訴你沒事> 國外研究顯示單次抹片和人類乳突病毒檢查正常有0.16%在45個月會有子宮頸癌前期病變甚至更嚴重之變化,只有做抹片者結果正常者卻發現到3倍以上的進行性變化,如果各位看到此,下次醫師建議要加作人類乳突病毒檢查時,相信大家不會再以任何藉口推託才對。

結論:
抹片和人類乳突病毒檢查正常皆正常者3年內可以不需再作檢驗。
抹片正常但人類乳突病毒檢查不正常者有5~10% 兩年內會有進行性變化。

什麼是抹片不正常

除了打勾以外都要視為有潛在性罹癌可能必需要作進一步檢查,大致上號碼越往多 罹癌可能越高,為了讓子宮頸抹片的結果能客觀準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婦癌專家都採用一種新的通用系統「比賽大」(Bethesda system) 來報告抹片的結果。中央健康保險局結合了各單位的婦癌專家們,制定了一套實用且符合時代潮流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報告單,訂定了18個數字碼,每個號碼代表特 定的子宮頸細胞變化。

醫師如何判斷癌症是第幾期???

子宮頸癌的四個期別的前提是1醫師必須由切片先確定為癌症細胞之後2在開刀前 用觸診及診斷儀器在手術之前作癌症細胞侵犯週圍器官範圍之評估 再來選擇開刀方式放射線治療或化療等 治療對策 . 比如侵犯到大腸 膀胱等才是所謂第4期 陰道上1/3屬於第2期….絕不是更無法從抹片看出 抹片只是檢查是否有癌症性質傾向之細胞存在的初步階段僅此而已。

註:分期子宮頸癌的分期通常是用FIGO系統:

第一期
癌細胞局限在子子宮頸
‧ 子宮頸癌第一期A1:顯微鏡下觀察之侵犯小於等於 0.3 公分。
‧ 子宮頸癌第一期A2:顯微鏡下觀察之侵犯大於 0.3 公分,但小於 0.5 公分 橫徑 散佈小於 0.7 公分。
‧ 子宮頸癌第一期B1:癌細胞侵犯大大於 0.5 公分,或橫徑散佈大於 0.7 公 分, 但腫瘤大小則小於 4 公分。
‧ 子宮頸癌第一期B2:同上但腫瘤大小則大於 4 公分。

第二期
癌細胞侵犯超過子宮頸,但未達到骨盆腔壁。
‧ 子宮頸癌第二期A:有陰道壁之侵犯,但未達下三分之一之陰道壁。
‧ 子宮頸癌第二期B:有明顯子宮旁之侵犯。

第三期
癌細胞侵犯達到骨盆腔壁,或下三分之一之陰道壁之侵犯,或有水腎情形者。
‧ 子宮頸癌第三期A:癌細胞侵犯未達到骨盆腔壁。
‧ 子宮頸癌第三期B:癌細胞侵犯達到骨盆腔壁,或合併有水腎情形者。

第四期
癌細胞侵犯超出骨盆腔,或有膀胱或直腸之侵犯。
‧ 子宮頸癌第四期A:子宮頸附近器官之侵犯。
‧ 子宮頸癌第四期B:遠處器官之侵犯 。


抹片結果不等於癌症第幾期:

社會大眾對這子宮頸抹片檢查報告單上的的18個數字碼與子宮頸癌的四個期別,以及癌前細胞組織病變的3個級 層<6.7.8.9.10>,經常弄不清楚。常常發生把抹片報告的數碼誤解為子宮頸癌的期別,而造成心理恐慌。例如,當患者被告知「妳的抹片 結果為3」,可能會誤認為得了子宮頸癌第三期,或子宮頸細胞病變第三級,其實這抹片報告單上的號碼3,指的是子宮頸細胞的發炎變化,與癌病無關。(表一) 又如當告知「妳的抹片結果為上皮細胞第2級病變,需要進一部切片檢查」,可能會被誤認為得到子宮頸癌第二期。這種數碼、級、期別造成的困擾,幾乎每天發 生。因此,當妳被告知抹片報告時,最好能要求說明數碼代表的意義或看清楚報告單上的細胞病理的診斷病名。通常10.11.15.18.12.13 可以比較確定是和癌症脫不了關係,這些號碼也無順序 看到了有疑慮 再忙也要找醫師們問個清楚 ,大家記不記得有位藝人民代競選其間聲稱自己老婆得了子宮頸癌第2期 我不敢說他是刻意欺騙騙取選票 但等當選了 太太的病也好了 母女現在電視上為PHS代言 我想她是屬於上圖有打勾抹片報告結果”正常”時顯出的代號第2的inflammation陰道發炎並非癌症 ,若不是希望關心她的朋友 一定要叫她去作切片 以免下次競選又發作

由於已非常確定引起子宮頸癌的元兇是可以經性行為傳染的

人類乳突狀病毒
<菜花病毒> 。大家不難瞭解由人類乳突狀病毒進行到癌症的變化
<15~20歲性行為活動增加為感染最多之年齡層,經過10年後, 25~35歲原位癌的高峰,再經過10年,45~55歲子宮頸癌之高峰>可是健保局僅給付30歲以上的
抹片,其他概不給付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你時你在哪裡
結論:抹片和人類乳突狀病毒檢查一定要一起作才能大幅提高子宮頸癌診斷率

註:3 抹片檢查報告單中各號碼和癌症之關係 請考註1圖表各號碼和癌症之關係                                
A高階病變易有癌症傾向
(號碼8, 9, 10)佔抹片百分比0.45%其中 70-75% 為癌前細胞組織病變第2/3級<CIN2 或3>
1-2% 為侵犯性子宮頸癌
B低階病變較不易有癌症傾向
(號碼6, 7) 佔抹片百分比 1.6%其中 15-30% 為癌前細胞組織病變第2/3級<CIN2 或3>
C原位子宮頸腺癌
(號碼18) 佔抹片百分比 0.3% 其中48-69% 為原位子宮頸腺癌
D38% 為侵犯性子宮頸腺癌
E非典型腺體細胞病變
(號碼5) 其中9-54% 為癌前細胞組織病變
F其中-8% 為原位子宮頸腺癌
其中<1 -9%為侵犯性子宮頸癌
G非典型腺體細胞疑惡性
(號碼15) 其中27-96% 為癌前細胞組織病變 /
H原位子宮頸癌 / 侵犯性子宮頸癌
I非典型扁平上皮細胞病變
(號碼4) 佔抹片百分比 4.4%其中 5-17% 為癌前細胞組織病變第2/3級<CIN2 或3>0.1-0.2% 為侵犯性子宮頸癌
J非典型扁平上皮細胞疑高階病變
(號碼16, 17)其中24-94% 為癌前細胞組織病變第2/3級<CIN2 或3>
(摘自 J Lower Gen Tract Dis 2002;6:127-43.)

 

本篇文章由何英世婦產科診所提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婦女疾病及婦女養生
    全站熱搜

    み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